网络文学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日快看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网剧中,展现着精美的刺绣文化。资料图片
(相关资料图)
戏曲已成为网络小说创作的重要元素。图为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网剧中的京剧表演。资料图片
【网聚世界 中国风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络文学愈发成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题材,为网络文学注入传统意趣,同时网络文学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网络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成就,成为当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当前,诸多网络文学作品创造性地融合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已成为网络文学中的“金手指”,作品试图通过还原历史细节和描摹历史特色文化生活来提升自身表现力,通过演绎传统经典来塑造相应的美学风格。这也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汇入当代人的精神图景,在网络文学的空间里构建青年人的想象世界。传承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学不仅拓展了读者群体,而且依托IP转化全产业链,使得传统文化享有广泛关注。可以说,网络文学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在媒介融合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非遗作为故事讲述和情节推进的“行动元”
将以制瓷、刺绣、缂丝工艺、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使网络文学作品不只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重要途径,让传统文化走入当下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中,彰显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旺盛的生命力。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历史与古代言情题材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超5万名阅文签约作家主动将非遗元素化用到网络文学作品中。
网络文学作品巧妙地将非遗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让非遗技艺成为主人公职业线构建的重要元素,发挥帮助故事人物成长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网络文学对非遗元素的书写,并非平面化的介绍,而是将文化与故事有机融合,动态性地呈现非遗技艺的生长脉络,让读者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例如,曾入选2020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的《画春光》,讲述了出身越瓷世家的主人公田幼薇通过刻苦学习制瓷,以精湛的技术和精巧的创新,打破窑场中陈旧理念,实现了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故事。曾入围2021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并入选首届“扬子江网络文学最具IP潜力榜”的《你与时光皆璀璨》聚焦苏绣,讲述苏绣继承人唐心妍将苏绣技法传承与现代市场需求相融合,寻求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的平衡点,将其发扬光大,逐渐成长为一代苏绣大师的故事。《洞庭茶师》则选取了苏州碧螺春作为题材,年轻人回归洞庭茶乡,打造专属的茶饮品牌,以宽厚纯粹的“茶魂”勾连起一个个性格、遭际各异的人物角色,也展现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坚韧、包容、善良等民族精神品格。
此外,无论是《吾家阿囡》《大明英华》等作品对松江顾绣、福建漳绒等传统刺绣工艺进行的详尽刻画,还是《一脉承腔》《锦绣鱼图》《纨扇新裁》等聚焦华阴老腔、“鱼皮画”、金陵折扇的传承与保护,这些作品对非遗内容的细致叙写,融入故事的肌理,使之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或是情节推动不可或缺的背景设定。
由此,茶艺、皮影、相声、戏曲等非遗,成为网络文学内部重要的“行动元”,与相应的空间书写紧密相连,超越单纯的技艺层面,以匠心锤炼了文化工艺。
用丰沛充实的细节重现历史中被掩映的枝节
除了巧妙地将非遗文化凝练为故事内核外,网络文学亦细致描摹历史文化的特色和风韵,以富有代入感的描绘再现历史切片的生活风貌,以丰沛充实的细节重现历史中被掩映的枝节,走出一条独特的文化创新之路。
诸多网络文学作家以宋代为故事背景,着重还原宋代的文人生活和风雅美学。《孤城闭》善于从历史的浩繁卷帙中发掘故事,勾勒出宋仁宗时期的民俗风韵。《大宋清欢》则另辟蹊径,以渗透着清雅美学的美食勾连宋代的市井文化与生活方式。在小说中,《烟江叠嶂图》作者王诜发出邀请,于“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的深秋,按照《林氏清馔》制作的食单,在《西园雅集》描摹的“西园”,招待赵佶、黄庭坚、晏几道,席间打香篆、吟新词……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注重历史细节考据,严谨地还原历史文化风貌。《显微镜下的大明》立足明代民间的档案文书,书写明代“丝绢税”引发的政治格局变动,照亮了历史裹挟之下小人物的抗争。《长安的荔枝》亦是从一个负责荔枝转运的九品小吏的视角出发,探索“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一名句背后所勾连的唐代财政、贸易、运输业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社会风貌。有网友评价,这部作品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了海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才支撑起整个故事”。这种尊重历史风貌、注重文化还原的写法,在历史类网络文学作品中被称为“考据流”。有网络作家在创作之前,深入西北,去敦煌、长城、边关墩烽燧、玉门关和阳关旧址,在一枚枚古朴简牍中感受历史的风貌,从而明确故事主角——西汉边关战场上“一群普通的边塞戍卒”。
以传统经典、传统美学为底色和依托
网络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还体现为网络文学对传统经典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数据显示,2022年阅文平台贴有“红楼”标签的网络文学作品创作数量同比增长147%。提炼、融合传统经典作品的设定和元素,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借鉴和传达传统美学风格,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普遍性现象。
《山海经》《封神演义》及四大名著等古典小说一直是网络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悟空传》《沙僧日记》《大泼猴》《太白金星有点烦》等都脱胎于《西游记》,《山海经密码》《星际第一造梦师》借用《山海经》中的众多设定……这些经典作品成为网络文学类型创作的内容底色。
网络小说《将夜》中,“书院”作为儒家理念的化身,其门下诸徒各自对应孔子的几个著名弟子。作者说单以审美来看,《将夜》是自己最喜欢的,也是写得最好的,“因为这本小说的根骨在于古代的中国,我们最熟悉的那个中国”。在精神内核上,《将夜》是在世界文明框架中呈现传统中国儒家精神的重要作品。
作为见证中华文明的文物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美学,也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敦煌:千年飞天舞》以两位试图传承敦煌美学的年轻人为主角,描绘了舞蹈家夏邑与文物修复师王安之对敦煌文化的热爱。《黄金瞳》书写在产业转化过程中,玉器道具的建模、上色、切割等经过严格把关与专家鉴定,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文物修复中心的支持下,呈现出传统器物庄严、恢宏的美学风格的故事。
无论是将非遗作为故事发展的要素与象征,还是以还原历史生活、呈现历史细节为题旨,无论是对古典小说进行现代性转化,还是将传承传统美学作为精神内核,网络文学正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质与形式贯彻着“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彰显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强劲的生命力。
(作者:李玮,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李玮)
关键词:
相关新闻
- 网络文学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日快看
- 岸田文雄正安排参加北约峰会,外交部:注意到报道,中方表示关注_环球新要闻
- v聊电脑版_v聊 环球快消息
- 公积金提取后有什么影响 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_世界资讯
- 修水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III级/较重】【2023-05-25】
- 环球关注:河南商丘可提供志高冰箱维修服务地址在哪
- 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简单文字_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
- 紫甘蓝怎么做着吃好吃?|焦点播报
- 一支铅笔引发车祸的电影(一支铅笔引发车祸的是美剧)_每日消息
- 外交部发言人:“五眼联盟”联手发布虚假信息报告很讽刺 天天报资讯
- 马路是属于国家的, 却被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说明了什么!
- 热文:成都娇点做热玛吉怎么样?医院简介/医生资料、点评公开
- “我国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这位大学党委书记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
- 环球微资讯!ST奥康: 关于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 光伏行业主旋律:悄然切换!
- 兴业银行威海分行:银担合作,合力畅通市场农户贷款渠道
- RNG下路双人组离队,Wei遭受打击,直播时一言不发循环播放一首歌|精彩看点
- 光阴的故事中国合伙人吉他谱_光阴的故事歌词中国合伙人_当前热点
- 我国商品交易所已开展了1300多个“保险+期货”项目
- 安徽省巢湖市散兵市场监管所开展“六一”儿童节节前专项检查
- 我的世界怎么远程联机电脑_我的世界怎么远程联机 每日头条
- 经济学家建议义务教育覆盖4至18岁,可能实现吗?
- “买房中介费,都超过我一年收入了” 天天新资讯
- 【播资讯】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丨直击SmartSolo节点地震仪使用培训活动现场